【腦中風】打工仔常飲2款湯致腦中風 醫揭1飲食習慣出事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3/09/16 11:44

最後更新: 2023/09/16 13:23

分享:

分享:

台灣一名男子常飲2款湯導致心律不正腦中風,求醫後揭出一個飲食習慣惹禍。

不良飲食習慣隨時可以導致中風!有台灣醫生分享病例,指一名男子近日突然暈倒,送院後證實為腦中風。原來該男子長期維持高鹽分的飲食習慣,並經常喝2款湯,因而導致心律不正,最終引發中風。

最新影片:

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周四(14日)在其個人Facebook專頁分享個案,表示該名男子本身從事公共交通行業,早前突然頭暈,甚至不省人事,送院後才發現是因為心房顫動導致血塊形成,繼而引發腦中風。

劉博仁指,該名男子與妻子一同前來求診時,他才發現對方體重將近80公斤,然而平日卻因為工作繁忙、時間緊迫,每日飲水量不足1公升。與此同時,男子亦認為喝湯能夠補水,因此經常喝牛肉湯及肉羹湯,藉此補充水分。此外,男子一直維持重口味的飲食,三餐都習慣吃非常鹹的食物,只要妻子要求他吃清淡的食物就會不高興。

到底男子喝湯的做法是否能夠補充水分?劉博仁就指出,上述2款湯水同屬高鹽食物,鈉含量高,而人體攝取過多鈉離子後,就會令血液中的鈉升高,從而增加氧化壓力,令血管內壁容易受傷,造成動脈硬化及血管老化。再加上男子因工作關係需要久坐,平日喝水量又不足,導致進一步損害血管健康,增加引發心臟疾病及中風的風險。

劉博仁提醒,要預防中風,建議民眾每日要補充至少2公升水分。另外,若進食後感到異常口渴,需要飲用大量清水,就代表吃得太鹹,應盡量避免。否則,除了會破壞血管健康,也會加速衰老。

小中風後應立即求醫

中風可分為兩大類,即「缺血性中風」和「出血性中風」,亦俗稱「塞血管」和「爆血管」。缺血性中風的徵狀為半邊身乏力、痲痺、步伐不協調或語言障礙等;出血性中風則通常來得又急又嚴重,因出血可導致腦內積聚血塊,擠壓腦部,令顱內壓力上升,進而引致嚴重頭痛、嘔吐、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情況。

中風難以預測,發生得快,若真要說到中風先兆,小中風便是暫時較能作為預兆的一個情況。因為醫學文獻指出,若發生了小中風卻未有理會,大約一成的病人會在一個月內出現大中風,其中更高達一半人會在7日內發生。

四字口訣判斷中風先兆

香港腦科學會委員盛斌醫生曾受訪指出,現時每4至5名中風人士中就有一人曾試過小中風,坊間俗稱的小中風,醫學稱為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」,主要病徵包括臉部不對稱、說話含糊不清,肢體活動能力驟降(偏癱)等。而小中風徵狀於24小時內完全康復,快則在病發後1小時內已消失,由於徵狀持續的時間很短,有機會被患者忽略。

點擊下圖睇「四字口訣」判斷中風先兆: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醫生表示,不同病人有不同的徵狀,可以是四個先兆同時出現,或只得一、兩樣;徵狀可漸進式或一次過發生。有些中風由創傷造成,一些患者的結締組織較容易受損,輕微受創也可形成動脈剝離而中風,有醫學文獻記載,感冒大力咳嗽、劇烈運動、甚至睡歪頸都可能引發動脈剝離中風。

5招減低中風風險

由於中風的主要成因是吸煙、血壓高和血管硬化,因此市民如要減低中風的風險,應留意日常生活習慣,避免血管硬化:

  • 戒除煙酒
  • 作息定時,保持心境平和,加上適當有恆的運動
  • 注意均衡飲食,不要吃太多肥膩或甜的食品;避免過胖
  • 血內膽固醇過高者節制飲食或接受治療
  • 高血壓、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接受檢查和治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【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】用App換獎賞︰https://onelink.to/keyuqm

責任編輯:羅嘉欣